
發布時間:2010-12-23 09:19:27
今年以來,市市容環衛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四保”中心任務,舉全局之力,凝聚全系統力量,扎實推進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努力打造清潔、優美的城市衛生環境,喜迎全運會和園博會在我市召開。
近期,市市容環衛局將集中開展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大會戰,主控道路和重點區域保潔作業時間將延長,全運會期間實行全天候清掃保潔;所有作業車輛在9月底前再噴漆一次,保持良好車容車貌;繼續在全市范圍內排查垃圾死角,配建相應的垃圾收集設施;9月底前在市區主控道路兩側全部按規定標準設置果皮箱;全運會期間禁止一切施工工地渣土運輸作業,全運場館周邊實行24小時環境衛生巡查制度,堅持24小時盯守。
精益求精縱深推進環衛整治
今年以來,市市容環衛局抓重點、破難點,全面提升城區道路保潔質量。在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增加保潔員1329人,增加各類道路保潔車輛設備89輛,并延長作業時間,增加灑水沖刷頻次,城區主次道路機掃率達到60%、灑水沖刷率達到96%。環境衛生整治向街巷庭院、城區河道、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城市出入口等薄弱區延伸,支路、街巷增加保潔員579人,街巷環境衛生水平明顯提高。新購保潔員作業服裝5175套、三輪保潔車1141輛、撿拾器2040個,有力提高了環衛作業效率,提升了作業形象。
提高生活垃圾收運能力,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糞便收集清運和處理。市市容環衛局實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規范收集,加強巡檢巡收。同時,加大投入,增加生活垃圾收集、中轉、運輸設施設備。新增各類垃圾收集桶(箱)10680個、生活垃圾密閉運輸專用拉臂車33輛、垃圾密閉收集車443輛。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垃圾密閉化運輸率達到93.7%。按照優質服務、文明規范收費原則,環衛部門做好糞便清除和化糞池清疏服務,堅持24小時進行生活垃圾填埋作業,保證垃圾及時無害化處理。
按照“全面排查、落實責任、及時清理、動態把握、建立長效”的原則,各區、各責任單位組織開展了各類垃圾死角的排查清理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共清除垃圾死角824處、垃圾20352立方米。在前期排查清理的基礎上,對垃圾死角反復出現的區域路段,通過督促責任單位按照標準和實際需要配建相應垃圾收集設施,健全垃圾管理和清運制度,努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按照“市區結合、改建并舉、區投市補、以區為主”的原則,市市容環衛局克服困難,增加投入,加強公共環衛設施建設與維護管理。全市已新建改造公廁30座,改造無障礙公廁47座,新建改造垃圾中轉站19座,新增果皮箱5300個,完成了156座公廁和454處垃圾中轉站(箱)的維護和粉刷。市環衛局繼續做好固定公廁免費開放服務工作,在城區主要路段、繁華區域安裝406塊公廁指示牌,極大地方便了市民、游客,提高了公廁服務效能。
按照迎全運建筑渣土整治指揮部的總體部署,市環衛局積極配合實施建筑渣土整治的處置管理,加大渣土處置場(點)建設與管理力度。目前,全市已有6處免費傾倒場對外服務使用。
市環衛局繼續推行“四個精細”,全力提高市容環境衛生便民服務水平。嚴格實行《濟南市環境衛生作業質量標準與考核方法》,在道路保潔、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糞便清除和化糞池清疏、環衛設施維護管理等方面繼續推行精細作業、精細服務、精細工作、精細管理,著重在細微處下工夫,提高細節、細部、邊邊角角的衛生質量。尤其是針對部分地段衛生保潔薄弱環節,及時研究制訂應對解決措施,做到注重細部、保持長效。
為切實做好全運會場館周邊等重點區域的環衛保障,市環衛局在奧體中心周邊道路增置保潔人員200余名、各類清洗作業車輛8輛,設置果皮箱400余個,做到保潔人員和機械化作業車輛數量充足、搭配合理。同時,延長了對全運場館周邊道路的保潔守崗時間,增加了機掃和灑水作業頻次,確保重點區域、重點道路的保潔水平。市環衛局還建立并實施了奧體中心周邊環境衛生應急保障措施,充實了日常巡查隊伍,環衛專業人員、車輛在奧體周邊隨時待命,及時應急處置各類突發環境衛生事件。
實現城市衛生環境“7月巨變”
7個多月來,通過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全市環境衛生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城市道路和街巷社區更加衛生潔凈,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更加密封規范,各類垃圾死角得到有效清理,公共環衛設施建設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服務能力和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全市環衛專業隊伍進一步壯大。截至2008年底,全市環衛系統從事保潔工作的一線臨時人員有5479人。今年開展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以來,我市進一步壯大了環衛一線專業隊伍力量。按照道路保潔人員配置標準,先后在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增加保潔員1329人,在支路、街巷增加保潔員579人(含公廁管理人員和垃圾收集人員),人員增幅達到35%,為實現全市環境衛生整體上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障。
全市環衛設施裝備進一步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市環衛系統共有各類環衛專用車輛468輛、果皮箱3000余個。今年開展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以來,市區兩級財政都加大了對環衛的投入,積極購置各類環衛設施裝備。到目前為止,共增加更新各類道路清掃保潔車89輛、生活垃圾密閉運輸專用拉臂車33輛、果皮箱5300個、各類垃圾收集桶(箱)10680個。
全市環衛作業方式進一步優化。一直以來,道路清掃保潔工作中保潔人員的人工勞作占了相當大比例。今年開展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以來,市環衛局在城區道路增加了各類道路清掃保潔專用車輛,推行機掃為主的辦法,極大地降低了道路保潔人員的勞動強度,環衛作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環衛部門增加灑水沖刷頻次,重點片區由每天1次清洗、2次灑水變為1次清洗、1次沖刷、3次灑水,小街巷也實行每天灑水,道路揚塵得到很好控制。
全市環衛便民為民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環衛作業更加注重人性化、突出精細化。市環衛系統充分發揮環衛110、12319、政務監督熱線及各類媒體的作用,對市民反映的各類環衛事件做到快速處置、及時反饋;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袋裝收集,防止遺撒造成二次污染;推行更加方便群眾的糞便清除服務,按照“先解決、后協調、再規范”的原則,解決好化糞池外溢問題;繼續做好固定公廁免費開放工作,公廁日常管理由專人負責,加大了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并組織開展了公廁指示牌設計安裝工作;推行果皮箱、垃圾中轉站等各類環衛設施的標準化養護,做到干凈衛生使用。
環衛日常管理進一步加強。我市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環衛日常管理工作,把搞好環境衛生作為推進本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來抓;各街道辦事處(鎮)、社區居委會在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中開展了垃圾死角排查清理工作,并通過健全垃圾收集清運制度、增設垃圾收集設施等措施,逐步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垃圾死角回潮。環境衛生工作逐步向背街小巷、城區河道、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城市出入口等保潔薄弱區域延伸,落實保潔管理責任,配備保潔人員,增配保潔裝備,從而帶動全市環境衛生水平整體提升。
社會參與環衛的氛圍進一步濃厚。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開展以來,一方面通過大力宣傳整治行動取得的成果及整治行動中好的做法、經驗,更好地帶動了群眾、駐濟單位和社會各界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中,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開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全民參與,全市城區環境衛生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城市發生的變化,在享受環境衛生整治成果的同時更加自覺維護城市衛生環境,全民參與環衛工作的氛圍更加濃厚。
打贏環境衛生整治沖刺之戰
目前,距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已不足一月時間,全市迎全運重點項目和環境綜合整治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已相繼完成,工作重點由“建設為主”轉變為“管理為主”。環境衛生管理作為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障全運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任務。在這關鍵的沖刺階段,全市市容環衛系統將通過開展迎全運環境衛生整治大會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市環境衛生整治水平。
著力提升整治水平,繼續做好道路清掃保潔工作。市環衛局將全面提升招標道路保潔作業質量,所有招標道路要在配齊保潔人員和作業專用車輛基礎上,按作業規范及標準進行作業,并實施嚴格監管。市環衛局對各區給予經費支持,各區也將配套資金,專項用于落實支路街巷保潔制度,按照標準配足保潔人員,對街巷實行制度化保潔,并向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環境衛生薄弱區域延伸,促進全市環境衛生水平全面提升。主控道路和重點區域保潔作業時間將延長,連通全運會吃、住、行、游的重要路段夜間守崗要求到晚上10點,在全運會期間,實行重要路段20小時—24小時全天候清掃保潔。
著力優化作業規程,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環衛部門將強化生活垃圾袋裝化收集管理,增加生活垃圾巡回收集頻次,規范收集作業程序,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密閉運輸,防止垃圾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現象發生。對垃圾運輸車、糞便清運車等環衛專用車輛及時進行保潔維護,所有作業車輛在9月底前再噴漆一次,保持良好車容車貌。同時,扎實推進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籌建工作,認真論證并妥善做好現有垃圾處理廠、填埋場增容工作。城區產生的生活垃圾和糞便,全部運往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和城肥處理站統一處理,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要求。
著力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排查清理各類垃圾死角。環衛部門從現在開始開展集中行動,繼續在全市范圍內排查垃圾死角,對于發現的垃圾死角及時予以清理。針對部分區域垃圾死角回潮、反復出現的情況,督促責任單位按照標準和實際需要,配建相應的垃圾收集設施,努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按照與市直機關工委、市文明辦、市愛衛辦等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全市開展機關院落、窗口單位、社區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的通知》要求,指導各區、各單位、社區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清理院落衛生死角,做好日常保潔,規范生活垃圾收運,全面提升窗口單位、院落、社區環境衛生水平。
著力增加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強環衛設施建設與維護管理。9月底前,市環衛部門將在市區主控道路兩側全部按規定標準設置果皮箱,并高標準完成好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建設改造。全運會期間,在比賽場館區域設置壓縮式垃圾收集車和垃圾收集筒,配備專用的電動垃圾收集車,在奧體片區及運動員、觀眾主要進出道路兩側設置7部車載式公廁和180座移動公廁。環衛部門將加強各類環衛設施維護管理,繼續做好固定公廁免費開放管理工作,提升衛生保潔水平,根據賽事需要延長公廁開放時間。同時,加強對沿街果皮箱和垃圾中轉站(箱)的日常管理,嚴格落實專人管理制度,及時清掏、保潔,確保箱體整潔、無滲漏,維護好周邊環境衛生質量。
著力密切配合參與,認真做好建筑垃圾整治、戶外經營整治、環境保護等專項行動有關工作。市環衛局將繼續積極配合建設、公安交警、城管執法和各區抓好建筑渣土源頭管理和途中運輸管理,做好渣土傾倒場(點)的運營管理。重點是在全運會期間全力配合有關部門聯合開展行動,禁止一切施工工地渣土運輸作業,同時加強對空氣質量敏感區域的日常保潔和灑水降塵作業,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著力增強應急保障,健全環衛系統迎全運應急處置機制。我市將建立健全市、區、街三級迎全運環境衛生應急處置預案,加強預案的演練,切實提高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成立環境衛生應急保障隊伍,在各區環衛局組建包括應急人員、車輛裝備、應急物資、通訊工具在內的應急保障隊伍,分析可能出現的環境衛生問題,制定相應的處置措施,形成全市統一領導、分級響應、及時處置的環衛應急機制。同時,深化精細管理、精細作業、精細工作、精細服務,組織開展環衛職工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全面提升服務本領和技能。
著力提高保潔標準,全力做好重點區域、重要部位的環境衛生保障。在全運會期間,全運場館周邊將進行20小時—24小時不間斷保潔,每天進行4次吸掃及沖刷作業,道路沿線設置的果皮箱每日進行擦拭,變一日兩清掏為隨時清掏。在人員集結點、比賽場館、訓練場館、就餐休息點等活動場所周邊及途經道路沿線的固定公廁和臨時設置的車載公廁、移動公廁,做到合理布局、24小時開放,滿足現場觀眾及工作人員如廁需要。全運場館周邊區域內的垃圾轉運設施,由專人管理,每天至少進行2次清洗,保持完好整潔,嚴格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垃圾運輸車輛每天進行清洗。全運場館周邊實行24小時環境衛生巡查制度,堅持2小時盯守,應急保障人員和車輛、裝備隨時待命,遇有環境衛生應急事件,立即出動,及時處理。
來源:濟南日報 2009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