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1-10-23 17:07:57
現在生活好了,物價高了。中國人對養生養顏保命長壽的要求更多,更強烈。胡亂投醫、胡亂美容、被廠家
善意欺騙的情況時常發生,使人非常惱火,避之不及。最近,媒體曝光的“中華牙膏被指"染色"商家涉嫌夸大產
品功效”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有消息說,在某品牌一款“魔力迅白”牙膏廣告中,形象靚麗的演員刷牙后,拿出一張由白色過渡到淺黃色
的色卡,發現牙齒立刻比刷牙前白了幾個等級。但很多使用該款產品的消費者抱怨稱,根本沒有如此明顯的效果
:“刷前什么顏色,刷后依舊什么顏色;即使刷上三四個月,牙齒的顏色也沒變化。”所謂的迅速美白也只是廣告
后期加工。
然而牙膏刷過不僅沒有效果,中華牙膏還被指“染色”。據《江漢商報》報道,消費者蔡女士使用了近一個
月的中華魔力迅白牙膏,并未見牙齒美白,反而牙刷都被染成藍色了,蔡女士擔心口腔內部甚至是身體內部會不
會也被染色,至此她非常困惑。
我們知道,用技術處理產品代言人來體現產品的“美容”功能在整個日化行業都比較普遍。比如,英國廣播
標準局今年禁播了多條“后期美化過度、誤導消費者”的化妝品廣告,包括明星朱莉婭·羅伯茨代言的蘭蔻奇跡
薄紗粉底液、名模克里斯蒂·特林頓代言的美寶蓮抗衰老粉底。事后有涉事企業承認在廣告中采取了“提亮皮膚
、美化妝容、減少陰影、柔滑嘴唇、加深眉毛”等后期處理,還有企業承認在拍攝廣告時“善于用光”。可見,
即使是國際大牌明星,使用了那些產品也未必能實現“立竿見影”的美容效果,更何況普通消費者?
針對上述案例,我得出一個結論,中華牙膏利用消費者心里偷換概念制造“魔力迅白”牙膏,其目的還是賺
錢,賺昧心的錢。回顧我們身邊的企業,那個不是不擇手段,利欲熏心呢?
如何管理,如何監督企業的違法違紀行為,本身不是問題。當面對單個企業制假造假,以次充好的做法同各
地稅收及財政收入相關聯的時候,假冒偽劣產品變得自然,因為,他們認為,造假企業只會毒害外地外省消費者
與當地無關。如此惡性循環,整個社會假冒偽劣產品大行其道,世人便無一幸免。
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不是一句口號,不是消費者上當后的舉報。監管部門必須提前介入和預防,然而,我看到
媒體曝光行為的后面,監督部門毫無解釋,毫無對策。長此下去,中國的產品安全問題怎不讓全社會擔憂。為了
解決當前產品安全問題,我建議,除媒體問責、消費者問責外,對于監督部門和案發地政府官員的問責更應該擺
到議事日程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