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1-11-12 15:29:03
國內企業品牌意識的增強是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戰略而不斷加深的,要參與世界范圍的市場競爭,就必須打造品牌。為了演繹這樣的品牌競爭,企業對品牌的急功近利之舉紛至沓來,不一而足。從而,鞏固和創新品牌以便抵御國外“洋品牌”的初衷被放棄,反而進一步引發了國產品牌間激烈的惡性競爭與對抗。
這雖然在許多人看來頗像一幕鬧劇,但我們是否也應該從企業在品牌建立等方面的表現從而客觀公正地評價并看待歐典地板引發的危機呢?
實際上,歐典地板的品牌危機正是中國企業盲目“信仰洋品牌”和認為“洋品牌就是走俏貨”這種觀念釀成的苦果。這說明本土企業的品牌缺失造成許多消費者過于相信“洋品牌”,而置國有自主品牌為“無物”和“不屑”的一種漠視與盲從心理。
國內許多企業為了盡快獲得品牌利益,并沒有完全按照行業品牌的塑造原則來走,否則,像歐典這樣急功近利的“打造并沿用所謂的國外品牌”的悲劇就不會上演。
曾幾何時,“洋品牌”在中國大行其道,是“高品質”的象征,但是當我們發現哈根達斯的冰淇淋是在衛生不合格的小作坊中生產的時候;當索尼、肯德基、麥當勞以及LG等相繼發生違規或產品質量危機,爆發丑聞的時候,洋品牌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已經從“神位”上跌落下來。
國內的消費者什么時候才能從迷信洋品牌的怪圈中掙脫出來,這將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除非我們擁有眾多優秀的國產品牌。
